一、關于臭蟲
臭蟲屬昆蟲綱、半綱目、臭蟲科。臭蟲發(fā)育過程分卵、若蟲、成蟲三個時期。
臭蟲在我國古時又稱床虱、壁虱。臭蟲有一對臭腺,能分泌一種異常臭液,此種臭液有防御天敵和促進交配之用,臭蟲爬過的地方,都留下難聞的臭氣,故名臭蟲。
臭蟲是以吸人血為生的寄生蟲。若蟲的腹部背面或成蟲的胸部腹面有一對半月形的臭腺,能分泌一種有特殊臭味的物質,使它臭名遠揚。
臭蟲一般過群居生活,因此在適宜隱匿的場所常常發(fā)現(xiàn)有大批臭蟲聚集。不論是若蟲,或是雌雄成蟲,它們都在晚上偷偷地爬出來,憑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;在找不到人血時,也吸食家兔、白鼠和雞的血。臭蟲吸血很快,5—10分鐘就能吸飽。人被臭蟲叮咬后,常引起皮膚發(fā)癢,過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顯的刺激反應,傷口常出現(xiàn)紅腫、奇癢,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細菌感染。
成蟲在隱蔽的場所交配后,把卵產在墻壁、床板等縫隙中。通常每次下卵一至數(shù)個,總數(shù)可達100—200個。在冬天,臭蟲通常停止吸血和產卵。若蟲得不到血食,可活30天以上,成蟲得不到血食,通常可活六七個月。
二、臭蟲的危害
臭蟲會傳播多種疾病,如回歸熱、麻風、鼠疫、小兒麻痹、結核病、錐蟲病、東方癤、黑熱病等。
全世界已知臭蟲約有74種,但嗜吸人血的只有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兩種。在我國,溫帶臭蟲分布于南北各地,熱帶臭蟲只分布于長江以南地區(qū),兩者都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害蟲。
三、臭蟲的防治
(一)侵害調查
臭蟲的侵害指征有糞跡、臭蟲血跡,活臭蟲等,以針挑法結合目測法檢查可疑棲息場所(棕棚、床架、畫鏡線、板墻縫隙、桌椅、沙發(fā)等物件)的臭蟲侵害指征,嚴重侵害場所能聞及臭蟲的臭味。
(二)環(huán)境防治
環(huán)境防治的目的是鏟除孳生條件,即整頓室內衛(wèi)生,清除雜物,對床板、墻壁、棕棚等容易孳生臭蟲
臭蟲的縫隙,用石灰或油灰堵嵌,有臭蟲孳生的墻紙必須撕下燒掉。
(三)物理防治
1.人工捕捉:敲擊床架、床板、炕席、草墊等,將臭蟲震下、處死,或用針、鐵絲挑出縫隙中的臭蟲,予以殺滅。
2.沸水澆燙:臭蟲不耐高溫,可用開水將蟲卵和成蟲全部燙死、,對有臭蟲孳生的床架、床板等用具可搬至室外,用裝有沸水的水壺口對準縫隙,緩慢移動澆燙,務必使縫隙處達到高溫,以燙死臭蟲及其卵,對孳生有臭蟲的衣服、蚊帳,可用開水浸泡。
3.太陽曝曬:對不能用開水燙泡的衣物,可放到強烈的太陽光下曝曬1~4小時,并給予翻動,使臭蟲因高溫曬死或爬出而被殺死。
4.防止散布:在有臭蟲活動的居室,對行李家具等物品的遷移(搬遷或買賣),務必嚴格檢查,并作處理,以防止臭蟲的帶出、帶入而造成播散:
(四)化學藥物防治
過去歷來采用二二三、六六六、敵百蟲、敵敵畏防制臭蟲,由于二二三、六六六的停用,敵敵畏、敵百蟲持效短暫,也由于這些有機氯、有機磷殺蟲劑易使棕棚變脆、斷裂,不僅群眾不愿接受,而且也難以達到消滅臭蟲的目的,所以這幾種藥目前已不再用于臭蟲防治。隨著生物學家的深入研究,更多環(huán)保有效的藥物已投入使用。如倍硫磷粉劑、倍硫磷乳油和馬拉硫磷乳油等。